如何做节能减排答辩ppt,节能减排答辩***
地产大佬为何“跟投”贾跃亭?是因为梦想吗?
且不论是否地产大佬跟投,每一个投资者追求的是风险回报、良好前景或者新颖创意等,法拉第未来投产新能源车辆必然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与较高风险回报,也是大环境趋势,必然吸引投资者,贾跃亭正是利用投资者的心理,加上自身具备的“专业”PPT素材与骗术把地产大佬的眼光转移在他身上,即使贾跃亭已经臭名昭著,但FF车的潜力摆在面前,让各位大佬们权衡利弊仍然难以抗拒,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选择相信贾跃亭,是因为认可他的过往能力和经历,而他却是个毫无商业信誉的人,可以说已经名誉扫地了,一直在套路供应商、各路投资人,而且***跑路给公司留下一***债的毫无信誉的人,他所有的梦想都是别人早就在搞的重复性的毫无创新的仿品,他的时代已经过去
跟投的并不是他贾跃亭,而是好的行业好的机会,商人永远奔着的是利益最大化。说实话贾跃亭这个人什么品性大家不知道吗,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老赖,骗人钱财忘恩负义的小人,希望大家不要向这个人看齐,都老老实实做事,坑蒙拐骗是没有好下场的。
智能汽车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得不承认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是有一定的坎坷和困难性质的存在。最终的胜利也是属于能够坚持下去的那个个别群体。
总得来说新产业刚开始要发展起来都是比较困难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新能源汽车这个大趋势的前景还是很好的,就看之后怎么协调处理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新兴行业,FF的技术,各种专利应该 是实打实的,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房地产行业在现行国家政策下很难再有爆发式增长,因此要找准国家政策支持和高科技方面的行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找到集团公司的另一个发展点,任何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都要寻求新的强势增长点
哪一瞬间让你后悔买电动车了?
又满血复活了。
每天通勤100㎞,一年差不多三万公里。
每公里几分钱,香的很。
远距离有油车,不过家里的油车开的很少了,就是给媳妇接孩子用,基本吃灰。
一年跑不了两千公里。
太喜欢新能源了 ,值。
准备七八年不换了,开烂为止。
买了整车8年20万公里的质保。
我的比亚迪汉EV买了两年开了40000多公里了,直到现在每次开车都还会有感慨:这车太好开了!开起来太舒服了!用起来太省钱省心了!绝无后悔一说。再也不想开油车了,实在是忍受不了油车的加速迟缓、震动和噪音。这两年中我开着它周边省份自驾游多次,每次几千公里十多天,充电一次可以跑几百公里才花费几十元,开电车会让你完全实现“开车自由”,去哪里都想开车去,怎么开也不心疼,毕竟每公里只需要一毛钱左右的电费。准备将家里另一部油车雷克萨斯混动NX300h也换成电车,看中了2022款的唐EV,正在说服老婆中。
我太后悔买了混动的唐dmi了,由于没有固定车位,自己在家没法充电,只有出去充电,每次充电只能跑个一百公里,没怎么跑就没电了,而且买了电动车人也变扣了,就找便宜的充电桩,就为省那几块钱,想的没电用油,跑长途没压力,结果发现服务区全部都安了充电桩,太后悔了,当时就应该弄个纯电的,现在这咋整么,刚买的新车,买了又亏钱,我想换纯电的唐或者纯电的汉,或者海豹
我是2020年买的小鹏P7,是706的续航,在深圳平吋实际可以跑到500公里。前年和去年都开回湖南攸县老家过年,高速上最多跑到450左右。中途充一次电就可以(充电时间是50分钟左右)。但是过年期间,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和攸县老家的充电桩都要排队。
我是比亚迪汉EV车主,三个缺点我不敢苟同。
一,电车做工差,28万的汉EV四驱旗舰,号称BCD,B级车价格,C级车配置,D级车动力,30万内你找个做工比它好的车我看看。
二,电车电池娇气,怕高温也怕低温。电车在东北零下20以下确实会出现低温续航打折情况,但是电车还有插电混动的版本,就是为高寒地区设计的。怕高温倒是没有遇到,在广州开了整个夏天,室外最高40度,也没出现高温续航打折的现象。
三,电车使用成本高。如果电车使用成本高,为啥跑滴滴都用电车,不用油车?据统计,在广州跑滴滴专车,用油车跑一个月加油3000到5000,用电车跑一个月充电800到1000。另外车辆基础保养,电车只需要换空调隔滤,有车还需要换机油,机油隔滤,波箱油等。电车如果没有固定车位,可以去充电站充电,汉EV最快45到55分钟充满,日常通勤30公里算,充一次电起码可以用一周。
吉利等传统车企开始造新能源汽车,该继续选新势力造车吗?
对于造车新势力
我觉得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带
在时代日新月异的世界
很多行业的竞争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即使是行业的翘楚
也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竞争对手是谁
例如
原本的电子数码相机
打败他的根本不是同行
而是曾经井水不犯河水的手机公司
最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可谓是风靡一时,买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燃油车或者是说新能源汽车,加上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不限行不限号,甚至买车的时候还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呢,那么对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造车企业来说,该买哪家车企的车呢?
说起这个话题在车辆上面来说的话,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自主传统车企有一定的优势,优势在于有着完整的供应商和供应链,并且对于车辆生产和售后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售后服务上面来说是比较成熟的。
但是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很多时候大多数的人,对于新势力造车都只是停留在PPt的基础上面,但是也是有很多的造车新势力也有实车,从实车交付的情况来看不是非常的理想,但是不推荐新势力,首先第一个新势力大多数的造车是没有,自己的工厂的,都是通过代工的方式来[_a***_]的。
其次在产品的把控上没有能够把握好的,比较生产权限是控制在别人的手里面的,同时对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产品的生产参数也是无法控制的,所以现阶段还是传统的车企好。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首先,传统车企的口碑不一定就好,新势力的体验不一定就差,面对新事物利益都是与风险共存的。其次,好口碑的传统车企造的电动不一定能买的起,比如宾利也造电车啦。再次,以罗胖的话说,“跨界整合,边缘崛起”,新势力也好,传统车企也罢,谁掌握了领先的核心技术、谁获得了相应的产能谁就更有可能占领市场,新势力或许有研发优势,传统车企有产能优势,谁先补足短板谁就更占先机。至于个人选择,无法一概而论,这问题本身更像个伪命题,就像问你:今天下雨了,你是打红伞还是黄伞?
2018年之前,新兴车企大多数因没有造车资质,是借用传统车企平台生产,标的自己品牌标识销售。2019年国家放宽了汽车产业市场准入政策,一些新兴车企直接购买了造车资质,开始自己直接造车。另外,新兴车企肯花钱邀请全球一流的汽车造型团队设计,以及与多家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车企,还是新兴车企,都是一个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关键在于要买的车的质量,以及车企提供的各项服务,例如充电桩等。
萝卜***还各有所爱,何况是汽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各有千秋,不好一刀切。
传统车企每年数百万辆的产能和产量是新势力车企当前不敢奢望的,这背后是稳定的供应商体系,可怕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成本控制,好一点的车企还有品控积累以及人才队伍储备。传统车企时代五到七年才研发出一代产品,而新势力至多也就五年光景,实力不在一个量级。
自主品牌经过10多年混战,存活下来的也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吉利了吸收沃尔沃优质资产,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与“一个沙发四个轮子”时代不可同日而语,舒服总在港股的股票一年翻几倍不是吹的;深圳创业的王传福独具慧眼,多年前***的新能源行业进入收割期,从电池,电芯到电车,云轨,光伏电站,昔日的垂直整合成就了这只新能源大鳄,大批海外研发设计人员招纳麾下,新一代龙颜设计不输合资品牌;长城本来是新能源领域最弱鸡的自主品牌,魏总一把摸了个大的,别摸我(BMW)被被保定王拿在手里,新能源品牌建设速度不亚于新势力车企,单凭SUV带来的丰厚利润回报,***以时日谁敢说长城不会逆袭一把。北汽新能源虽然受累于不争气的猪鼻子,但超过30万的纯电动车保有量和遍布全国4S网店建设,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通用五菱”问题不大。奇瑞……就不说了,孩子没少生,光和自己打架了……
新势力车企出现至今大部分时间都没被人正眼相待,像北大李总自己也觉得很委屈,没办法苦日子刚开始这才哪跟哪儿?多年前国字号老大说了一句“耐得住寂寞20年”再减10年,送给新势力盆友们。新能源车也好,燃油车也好,大家不是干嘴仗的要拿出真东西真刀实干的亮家伙才有肉吃。五年做打基础,再一个五年出系统化的产品,已经算是***了,再忍忍,小不忍则搞的自己一盆狗血。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确实给新势力带来了新的机遇,看看车展各家祭出的展车,无一不标榜“智能”,真怕一句话里不提智能就不是新势力圈里的了。殊不知“智能”作为趋势是行业共同属性,而非每一家特有优势。十年前智能手机大战中家家都说自己多么智能,最终活下来的却是建立在智能属性之上的差异化优势。
五年前互联网+带来的共享经济席卷各行各业,如今成了抛盘 跑路的代名词,得利的只有背后融资风投大佬们。当下新势力给百年不变的汽车行业带来一股新风,给人们更清晰的描绘了未来出行图景。而新势力背后是同样一批眼熟的大佬面孔,不知道是大佬们良心发现誓要实业兴国,还是举着菜刀割韭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