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变化的病名

疾病是变化万千的,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为什么西医把很多病用病名固定化?
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了方便总结研究,但作为医生应把精力放在“什么原因导致患者生理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什么后果,应怎样应对”上来,至于什么病名,不一定重要,或许若干年后,病名发生改变也未可知,因为病名仅仅是个名称。
万物莫不相异,万物莫不相同。人不尽相同,为什么会有黄白黑人种的差异,各地气候不尽相同,为什么会有寒温热带的不同?道理是一样的。医学会根据病因,机制,症状体征,检查的不同,把疾病分门别类,统一标准,统一命名,便于研究学习运用,对医生患者都是好事。没有统一标准,各有所谓,很容易出问题。在这方面中医做的就比较差,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也不知道谁是对的,所以误诊很多。譬如患者胃痛,中医疾病诊断为胃痛,舌脉提示气血两虚,中医最多补气血。实际上很多做胃镜是胃癌,就严重误诊了。中医不知道精确划分病名,所以经常闹笑话,出问题。
心功能是如何分级的?
心功能分级是有效判断和评估患者心脏情况的一个有效的标准,可以简单的区分出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对患者有一个综合而且准确的评估,但心功能分级的标准有很多,并不是只有一个心功能分级,咱们就不同的心脏分级,来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一、NYHA分级
纽约心脏病分级,是一个临床最为常用的心功能分级,他把心功能分为Ⅰ~Ⅳ分级,该分级适用于单纯左心功能衰竭的心功能分级。四级的心功能是按照患者的活动耐量来划分的。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二、killip分级
killip分级是一个专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分级,按照患者心肌梗塞后的肺部啰音和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分为四级。Ⅰ级患者心梗但无心力衰竭,没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Ⅱ级患者心肌梗塞后有心力衰竭表现,且肺部啰音范围<50%肺野,出现第三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患者有心肌梗死且严重心力衰竭,肺部啰音范围>50%肺野。Ⅳ级患者已经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外周血管收缩的表现,如少尿、发绀和出汗等情况。
三、其他分级
除了以上的两种心功能不全的分级以外,还有NYHA心功能A~D分级、Forrest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心功能分级、Weber心功能分级等多种分级方法,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心功能分级,都是依据患者心功能不全以后特定的表现和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的,而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和指导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在临床上,对于患有慢性心脏疾病的患者每次就诊时都需要对心功能进行大致的评估,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慢性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都是进展为心力衰竭,并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往往提示需要***用不同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心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泵血功能,随着心脏泵血能力的减弱,机体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运动奈量的变化以及活动以后出现的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因此,临床常用的心功能分级体系几乎都与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引起症状的活动水平相关。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心功能分级体系包括NYHA分级、WHO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评测等:
1.NYHA分级:
2.WHO
分级:
WHO I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的体力活动不引起胸痛、疲乏、气促或黑矇等症状;
WHO II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状态下不出现症状,但日常活动可以引起胸痛、疲乏、气促或近乎晕厥等症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