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过去气候变化

古人怎么算出24节气的?并且在那一天感觉到了明显的天气变化?
谢谢
仰观天象,然后做个标示
24节是天文法
并且是根据经验,就是无数人实验的统计
要是不喜欢呢
可以看王力的古天文法
差不多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书写得还是很棒的
王教授那是真的在这方面研究得不错
说实话,古代的很多东西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所不能理解的,有些东西看似带有些迷信,但是存在即是有道理的,很多东西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形成的,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了,如古代的制造业,有些地方是我们现代社会都不能做到的,但是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房子的装饰,鲁班工匠技术,很多在现代看来都是很神奇的
“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之变,斗柄所指之处就是节气所在,斗柄所指方位就是干支来表示的。
每个节气那一天感觉到了明显的天气变化没有?凭人的感觉节日那天天气变化有多大?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每个节气那天以后,有着不同的意义罢了。比如立春:2月4日前后,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2月18日一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立秋: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秋收季节。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开始。
每个节气的含义变化就不个个例举了。
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最早的文献见之《吕氏春秋》,共八个节气。其中四个,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属天文类。另四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属季节类。
最早应该是天文类的两至两分。古人用土圭测影,观测到日影最长之日,定为冬至,日影最短之日,定为夏至,日影长短平分,春分、秋分。嵩山脚下,保留测影台遗迹,据说是周代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个季节的分界点。至于这四天是否明显感觉到气候变化,不好说。天有不测风云,气候变化一般不会十分明显,昨天是冬天,今天立春立即就变成了春天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日影的测量,长短也是逐渐变化的。
有了八个节气,其它节气逐步完善,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用二十四均分,平均一个节气十五天多一点。所以,不能认为每一个节气的到来气候就有明显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