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环保工程专业技术团队

你心中的老子(道祖)是怎样的?
我心中的老子是受人尊敬的。原因是:
一 老子是神。
老子就是天上的天上老君。《西游记》里有关于他的描写是他把孙悟空投进炼丹炉,想把孙悟空炼了。孙悟空在炼丹炉里炼成了火眼金睛。后来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偷偷下界变成妖怪,给孙悟空和唐僧他们制造了一难。区区一个牛就很难对付,可见太上老君的法力无边。
在《封神演义》里,老子是鸿钧道人的大徒弟,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兄。老子曾一气化三清,迷惑了通天教主。后来破了万仙阵之后老子就上天成为了神仙,也就是太上老君。
二 老子是杰出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出生在周朝春秋时期的苦县,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著有《老子》和《道德经》,特别是《道德经》是全球发行文字最多的。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之本源,从有而无。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对于道和政治我是不懂的,但是老子的思想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老子是地上的李耳,还是天上的太上老君,我都尊敬他。有什么理由不尊敬一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法力无边的神仙呢?
回答完毕。
老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生卒不详。多数研究者认为他就是李耳,俗称老聃。
据传他曾做过周王朝的史官,后隐居于楚国苦县(今河南归德一带)。现存《老子》一书,又叫《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初期,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其中吸收了不少民谣民谚,共五千多字,是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代。政治思想上,他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沒落思想,既对现实不满,又感到无能为力;既对衰败的奴隶主阶级的典章制度失去信心,又对新兴地主阶级的制度深恶痛绝。他主张“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甚至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去。在哲学思想上,他认为虚无恍惚的“道”是世界之根本,因此,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看到了宇宙万物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他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还提出事物的发展能够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语相当清楚地说明了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这些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好长啊!请允许我先记下来,逐一回答。(1)我心中生前老子是什么样子的?(2)我心中身后老子是什么样子的?(3)我认为老子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4)改变了什么?(5)我认为他当时写道德经希望起到什么作用?(6)结果如何?
回答(1)首先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老子名李耳,春秋战国晚期,大约出生于(公元571年),陈国苦县人,陈国即:楚国的苦县。
据传说,老子的母亲怀他的时候,经历了81年,才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与众不同,大耳朵白眉毛白胡须。父母一看孩子怎么这么样啊!,既然投奔来了,就是缘分养着吧。
孩子得有名字啊!本姓李,再看看老子的大耳朵,就叫了李耳,当然这是不切实际的神话传说而已。
神话说明了一个问题,老子的确耳朵大,俗话说耳大有福,然而在这里耳朵大说明这个人聪明盖世,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那么为什称他为老子呢?而不是:”李子”呢?我们都知道例如: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都姓在前面表示尊重。可”老子”是因为他生的老,所以叫了老子,而不是”李子”吗?不是的,”老”字在中国是对长辈的尊称,是经验丰富的化身,鉴于老子的才学和贡献,称之为”老子”是无上的敬仰。
史记里司马迁记述老子时,只用了五百多字。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司马迁为何写的如此之少呢?原因是历史文献奇缺,司马迁对历史负责,对老子尊重。
司马迁开篇写道:老子是那里人,姓名,及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官员。
我心中生前的老子,大体轮廓是他长得老,耳朵大却是个奇人。
回答(2)我心中身后的老子是什么样子?
生前的老子,周守藏史,一介微末之官,但博学多识,智慧渊深,一个通达世事,看透世情的智者。虽身为周官,但见大厦将倾,内心愁苦之下,选择了遁世,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但有无力改变什么。
身后的老子成为传说,变为道祖,是后人把他变成了神,把他变的不像他了。老子为我们留下的是,面对乱世的无奈,他告诉我们弱者、善者“明哲保身”,虽然他也警告过统治者,也希望这些君王们“无为不争”,不动刀兵、不剥削人民,但他知道结果。绝望中,他希望世间所有人都清净无为、少私寡欲,过一种“小国寡民”的生活。但是,后人却把老子的思想变为了“明哲保身”之学,“滑头哲学”甚至“权谋之学”。老子变成了“泥塑木雕”享受供奉,徒子徒孙还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哎,可悲、可叹!
我心中的老子是伟大的,因为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这份珍贵遗产充分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适宜科学成长的自然观。这份珍贵遗产可以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助力祖国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大家都真正懂得老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那么,就可以助力创新、创造,增加就业、创业。正如老子所说的“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庄子·天运》)即“如果懂得‘道’的真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无论自己走到哪里从事什么事业而不可能行不通”。
以上回答内容是笔者的原创,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点赞!转发时,请注明本出处。谢谢大家、谢谢悟空!
如何看待浙江不法分子向安徽倾倒有毒工业垃圾?
1月5日至7日,广德县柏垫镇等地连续发生多起县外垃圾输入倾倒***。县委、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调查处置,并要求全县各乡镇立即开展排查、加强区域巡查。截至目前,已抓获涉嫌违法人员6名名,查扣县外运输车4辆。
非法倾倒有毒工业垃圾,这不是首例。为什么类似案件层出不穷?浙江属于沿海省份,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安徽是内陆大省,很多方面有待提高。
将发达地区的垃圾运往欠发达地区,这不明显属于霸王行为吗?凭什么要内陆省份替你们消化这些废物?难道浙江就没有合适的场地?
工业垃圾林林总总,汇集在一起,里面不乏有毒物质。这样不经过任何处理, ***在空气中, 会对附近的水源以及人畜等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
因为加人世贸组织的条件限制,中国这些年从外国进口了成千上万吨电子垃圾。自2017年底开始,我国禁止4类24种固体废料的进口,不仅是欧洲,美国等国的废塑料、废纸张等出口也受到不小影响。
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洋垃圾对环境的重要影响了,作为地方也应该紧跟中央的步伐 , 严厉惩处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
谢邀。最近,浙江不法分子向安徽倾倒有毒工业垃圾之事在全国发酵。
让我们还原一下***的真相:2018年新年伊始,广德县柏垫县连续发生多起外来垃圾倾倒***,这引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注意,据了解这些垃圾来自浙江,有50吨到入了前程村,100吨倒入了柏垫镇社区。
这是一起当地人和浙江人合伙干的一件不道德的事。几名安徽人在没有处理垃收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赚取差价,从浙江人手里把垃圾拉到交徽倾倒,让垃圾***在地上,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些人利欲熏心,法律意识[_a***_]谈漠。
看着这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的垃圾,那些倾倒者没有感触吗?赚这种钱不汗颜吗?
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像这样乱倒垃圾之事应该得到遏制。
据说安徽是说安庆和徽州,是真的吗?
在清康熙元年即1662年安徽省正式成立,当时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辖庐州府、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巡抚衙门驻安庆,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而得名“安徽”。 新中国成立后,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在1952年合并皖北、皖南两个省级行政区,这样才成立安徽省***。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民国时,安徽拥有芜湖、蚌埠这两个新兴的较大城市,再加上省会安庆,出现了三城鼎立的局面。不过,这三城就成为省会而言,各有缺点。 而虽然那时合肥还只是个县城,但正因为三城鼎立,使得本就位于皖中的合肥,地理优势更加明显了:正好位于三城的中心点,利于对全省的管控。
3,1935年,淮南铁路通车,合肥成为了安徽的铁路交通枢纽,拥有铁路的便利,在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也终于使合肥脱颖而出。
3.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在此之后,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很多地区都被日军占领。1936年6月23日,日军攻陷安庆,安庆市从此失去了拥有200年历史的省会的机遇。日军攻陷安庆之后,省会就迁移到立煌县(如今是金寨县)。另外,在长期的战争中,安庆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实在抗战胜利之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省安徽省会过于偏南的问题。 4,1958年9月16日,一代伟人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曾希圣明确了他的态度:“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伟人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至今。
安徽省建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六年,清***将当时的江南省一分为二,取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首字设立了安徽省,安庆府为安徽省的省会,取江宁府和苏州府之首字,设立了江苏省,江宁府为江苏省的省会。至此,曾经有着“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江南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江苏和安徽两省,安徽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安庆府和徽州府是当时安徽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清代的安徽,有着“商成帮,学成派”之称。
这里的商帮,指的是富甲一方的徽商。因为徽州地区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徽文化,还造就了明清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徽商推动了既明清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推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造就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这里所说的学成派,指的是桐城文派。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当时的人称“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也被称为“文都”。桐城文派致力于古文振兴,提出了“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等见解,主盟清代文坛两百余年,前后共产生有影响的作者一千余人,传世作品两千多种。
因一句“合肥不错,居皖之中”成为省会。
安徽建省之后,省会也是几次变迁,现在的省会合肥,也曾数次担任安徽省的省会。第一次是在1853年,洪秀全攻打安徽,安庆府失守,被迫将省会搬迁至当时的合肥县,1862年重现将省会迁至安庆。第二次是在1945年的时候,抗战胜利后,国民***安徽省领导,担心安庆城内进步分子太多,将省会搬迁至合肥,随后至49年又搬迁会安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1952年,中央人民***正式批准合肥为安徽省省会,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