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案绿色环保

我感觉电子教案内容详实,步骤详细,省时省力极为环保。为什么一些人不提倡?
电子教案有诸多优点:内容详实,步骤详细,省时省力,极为环保。但有两大缺点使之很难被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教务部门接受,更不用说提倡:
1.电子教案多应付教案检查之文档,而非教师备课之结晶,授课之蓝本。
在实践中,教师的电子教案多为拷贝抄袭,极少老师亲手码字编写。换句话说,电子教案并不是老师亲自备课的成果,而是老师为应付教案检查下载、***的成品、半成品。下载电子教案后,很多老师没有以此参考借鉴,未进行二次备课,课堂教学和教案两层皮,甚至课前连电子教案都没有过目,提交检查的电子文档格式混乱,别字连篇。
有人说没教案不等于没备课,此话不***。但是没有形成书面教案,教学设计只有腹稿,只存在于脑海中。由于思维存在跳跃性,脑中的教学设计往往失之于宽泛、失之于松散。课堂教学也往往因此不连贯、不严谨,甚至不科学。
也有人说在常态课中没有几个老师会按照教案上课,此话不对。如果有写教案,大部分老师都会按教案授课,少部分老师对教案弃之不用。不按教案上课的或是因为编写的教案过于简略,抑或是因为编写的教案难以实施。课堂大部分环节也都会按教学预设来完成,小部分靠教学机智来生成。说没有几个老师会按照教案上课,有违事实,有违教学规律,是为自己不写教案找借口。
2.电子教案不便于课堂教学留痕,不便于开展教学工作检查。
电子教案易下载、***,很难看出教师对学情的思考与结合,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步骤、预设教学环节等备课过程统统虚化于无形。很多老师平时也没在上课前打印教案,也不便于书写教学反思,以调整优化教案。备课是重要的教学常规,检查教案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一环。电子教案很难满足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工作检查的实体化需求。
我们或许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电子教案的不足全盘否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要让教师从繁琐又重复的手写教案中解脱出来。要发挥网络优秀电子教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教师做好二次备课,结合校情、学情加以优化;课前打印教案,课后手写课后反思,化虚为实,促进教学和教研。对于全盘下载、***的,要加以制止;对于格式混乱、错字连篇,一看就没有二次备课的,要严加处理。惟其如此,电子教案才能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为各校所提倡。
当然,要检查备课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听课检查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一定会磕磕绊绊,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通过听课验证教师是否备课,是最有效的途径。不看广告看疗效,多推门听课,我们也就大可不必纠结于电子教案还是手写教案的问题了。
有共鸣,请点赞!有争鸣,请评论!
教案对一个老师来说就如同是战士手里的枪,没有它你如何上战场?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前的必备,教案的质量既是老师认真态度的检验,也是能否上好一课的关键。
先说手写教案,过去的老教师们都知道手写教案是一件多么艰辛的劳动。备一节课所花费的时间相当于上两节的时间,真是耗时费力,脑子想得疲惫,手指累得发酸。边看教材边分析,边看资料边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写在教案上。这样做决不是为了什么检查,因为这是所有教师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再说电子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电子教案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喜爱。它打开电脑就可下载,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又是名师所提供,里面渗透着名家之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分析透彻,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
但有利就有弊,正因为它省去了老师的备课,所以就难免有些人照本宣科。一层不变的***用电子教案既是懒惰的表现,又不符合“因人施教”的原则。
教育上有很多检查,组检查、校检查、中心校检查、教育局检查,每期的教案就会被检查很多次。在检查中,领导大多就会表现手写教案者,为什么?我想几乎所有领导都认为电子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至于平时你如何备课的他们都看不到,对你的工作表示怀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想不管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必须以服务教学为目的,教案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人施教”。任何***的教案都是不可取的,教案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目地性,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