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市场节能减排文章

关于海水(虾塘)养殖污染海洋的说法,到底海洋法有没有规定?
毫无疑问,养殖密度过大,只有大剂量的抗生素才能让虾不得病。
污染非常严重。
大部分人身体越来越差,小孩越来越高,体质越来越差,都源自于此!!!
我觉得这得分情况,现在环境污染的这么厉害,肯定限制和规定的多。养殖户们只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起设备齐全的尾水处理系统,到时相关部门会定期检查和抽检,就应该没有问题的。
我曾经在几个海水工厂化养殖车间工作过,养殖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牡蛎、扇贝等,除了贝类养殖车间,其他养殖场都有自己的尾水处理系统。
与鱼类、虾蟹类的养殖相比,贝类的养殖具有换水量大、投喂天然饵料、水质清洁等特点,产生的尾水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相比之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尾水就脏太多了。到了中后期,每个虾池每天都排4~5次污水,排出的污水是真的脏(肉眼可见的黄浊色),这些污水主要包含对虾产生的粪便、残余的饲料、耗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由于长期大量投喂饲料,养殖水已经由刚开始的翠绿色变成黄褐色,后期还会变成褐黑色。
如果这些尾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那肯定会对外海的水质产生影响。再者,现在的环境管控与监督也非常严,因此多数正规的养殖场都会将尾水先排放到集污池,再通过沉淀、消毒、用生物滤池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质。等到水质指标达标后,才能排放(偷排污水一旦被发现,后果确实很严重)。
对于淡水养殖,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但是对水质指标的标准划分的不够细。对于海水养殖,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标准化的养殖场一般是这样处理尾水的:
▲这是正在抽水的集污泵。由于排污渠和外面的污水处理池存在一定的高位差,因此要用水泵将污水抽上来,转移到集污池。
▲养殖场的污水处理池(集污池),所有的养殖尾水都先排到这里,经处理达标之后才能排到外海
▲这是1、2、3级沉淀池,初步处理的尾水经过层层沉淀,水质越来越好。
▲这是蓄水池,池水经过消毒之后用作养殖用水。从蓄水池到养殖池再到污水处理池,整个过程基本都做到了无公害。
大面积的网箱被拆除,有人说传统养殖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是这样的吗?
根据详细的数据表明,在2018年我们全国的水产总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也是唯一一个养殖水产超过捕捞水产的国家,可见我们水产养殖是多么的疯狂,在长期的养殖过程当中。也给生态环境和当地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周边环境的各种污染,生态系统不能得以调整,因此,从今年开始有很多地方都实行了禁渔模式,也有很多地区逐渐的拆除网箱和网围,就是禁止养殖。难道我们传统的水产养殖业要退出舞台吗?
现在我们国内对环境整治是越来越严厉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大湖泊和河流的污染问题,有很多养殖户也不得不退出养殖业。在将来农户生态养殖,或成为有利的突破口。
1.排放达到Ⅱ类水:这类水主要是集中在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也就是我们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如果是要养殖达到这样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也可以饮用。但是又有几家养殖户可以做到呢?
多省禁养
可以说近两年来环保是真的动了大干戈,很多省市几乎同一时间发布环境治理标准,河北省也开始了全面整治行动。其中要保护饮用水水源,对周围的水库海域等进行划分,科学划定养殖区,其中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广东省禁养的面积最大,禁养面积有可能达到200万亩以上。 其中广东地区治理的更加严格,也主要是保护饮水,主要是为了保护饮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还有河流型一级保护区,水库型一级保护区,河流及其支流水域,以及部分的海域。仅仅是在斗门养殖区禁养的面积高达8万多亩。在佛山等地禁养区可以达到200多万亩以上。 你以为仅仅只有这几个省市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海南省等也出现了禁止养殖等情况,为了保护环境,海南省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此次禁养面积高达800多万亩。
此次养殖禁养区如此之多,那将来的水产饲料业是不是不好做了呢?同时我们的水产价格是不是会进一步的上涨呢?我们只能说这非常可能,对于将来水产的发展如何,也只能寄托于生态养殖和科技的创新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