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我自己的理解,我说以下三点危害:
1.冰山融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冰层逐年变薄、变小,两极的动植物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世界上几大著名的高峰冰川在天气变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面积逐年减少,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随着人类活动遍布全球,各种化工工业污染严重,大气层破坏逐年增加,高山、两极雪水进入海洋,人类生活的很多海平面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正在面临淹没的危险,而且有部分岛屿已经与人类说了再见,如所罗门群岛5个小岛,正在受到海平面上升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上海。
3.淡水资源逐年减少
虽然说,地球是个水球,但是可用的淡水***是相当的少,而且算不可再生***。根据相关机构大概的计算和研究,地球上水占百分子七十,而真正为人类所引用的淡水只有百分子二点五,而且这些淡水主要分布在地区是地球两极和高山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淡水流入大洋,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将会越来越少,人类饮水问题将在若干年后会被所有人所重视。
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古代战争王朝更替有重大影响吗?
肯定是有影响的
环境和气候从古至今的变化都很大
从大的来讲古有沧海桑田,今天有全球变暖,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壳运动等等原因引起的,这是大的方面影响
从小的方面来说,环境和气候对国家更替,战争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当中的秦国,虽然地处的位置非常不利,粮食产量小,气候严峻,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造就了秦国不败之师,秦始皇才统一了中国,而从环境来说,非常著名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依据隆隆的大雾天气,就从吴国借来了本来没有的箭,这大大影响了战局的走向
所以综上环境和气候会对古代王朝更替有重大影响
人类社会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重大***,许多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的背景,甚至有一些可能就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1***2年,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开拓者竺可祯先生,利用中国历史文献中自然物候与灾害记录,首次建立了过去5000年中,东部地区温度变化曲线,认为过去5000年来中国气候总体呈转冷趋势,秦汉、隋唐气候明显温暖,魏晋南北朝、明清气候明显寒冷。
秦汉时期是一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均气温较今高0.27 ℃,穿越沙漠的丝绸之路就是在这个暖和湿润的年代建立起来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
继秦汉暖期之后,中国气候进入了一个长达近400年的寒冷时期。公元181-540年,东中部地区冬半年均气温较今低0.25℃左右。恰好对应着历史最长的***岁月——魏晋南北朝。东汉末期灾害频繁,水灾蝗灾接连不断。西晋统治下的公元281-290年间,中国北部和中部大面积干旱,饥荒引起大量饥民死亡,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楼兰王国是秦汉时期丝绸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也是在魏晋以来的文献中逐渐失去踪迹。干旱引起的沙漠化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期间,中国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最冷的30年出现在南北朝的中期(公元481-510年),冬半年均气温较今低1.2℃。
南北朝冷期之后的隋唐时期是继秦汉暖期的第二个气候温暖时期。中国东中部地区冬半年均气温较今高0.22℃以上,在前期温暖的气候背景下,农业又得到快速发展。
唐中叶以后,中国气候转冷,并持续至五代时期,这一时期成为继南北朝冷期之后的第二个冷期。公元810-930年,中国东中部地区冬半年气温较今低0.28℃,
而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今低0.8℃。由于气候变冷,生长季缩短,除个别地方偶有“稻再熟”的记载之外,江南大部分地区已无双季稻耕作。该时期也对应着中国相对混乱的时期,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唐朝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各地叛乱不断。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