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关于气候变化的诗歌有哪些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是什么意思?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这一句诗出自唐代名相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全文如下: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诗名即点明,是入朝时在洛堤所见有感而作。洛堤即洛水河堤,表明作者是在当时的东都洛阳。广川,即洛水。脉脉,形容水流的样子,流水脉脉。历是经过的意思。长洲,指马经历过的洛堤。这一句诗的意思就是:“洛水脉脉的流着,我骑着马从洛堤去入朝!”
后一句“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指作者见到的景色。曙,指天亮的时候;本句意思就是“在这个秋天,曙光刚露出的时候,月亮还在山边挂着,树林里虫鸣雀跃,知了也开始鸣叫!”
问题:“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是什么意思?
前言
这两句诗出自初唐诗人上官仪的一首绝句,《洛堤晓行》:
脉脉广川流,驱马歴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又名《入朝洛堤步月》,在拂晓的月光中,洛水静静的流淌。
《古诗·迢迢牵牛星》中有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广川,指东都洛阳的洛水 。拟人化的流水,似乎在享受着和平安详的美好时代。上官仪驱马而行,缓缓地行驶在洛水河堤上。
唐朝刘餗《隋唐嘉话》记载过上官仪的风***:
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
《隋唐嘉话》 记载了南北朝至唐***年间的故事,其中以唐太宗和武后两朝为多。
这两句出自唐代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
全文如下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着,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鹊鸟在即将天亮之际飞过,蝉儿的鸣叫映和着秋天的晨风。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
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这诗是上官仪任宰相时所作,大约在龙朔(唐高宗年号,661—663)年间。
怎样写好七律诗?
这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近体诗含律诗绝句,写好律诗,绝句就毫不费力了。因为绝句就是从律诗中截取的两联。所以,我不成熟的认为,寫近体诗先从律诗学起。
写律诗,首先是喜欢,然后是学习品味。爱之至,必探其所以然。简述格式。字数,分五言七言,句数,四联八句。韵格仄起平收,平起平收,不管哪种律格,一定要平韵押(古风和曲子词也可押仄韵)。律诗必须对仗,可四联都对仗 ,最基本的,是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不同于对偶,必须词工,意思是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构词方式相成。再,必须合韵,注意韵律相协调,读起来抑扬顿挫。又,还要粘,就是下联起句的第二字必须跟上联收句韵同(多数一二字皆
说说詩的意境,诗人寫詩再多,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可能就那么几首,几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有多少。律诗要文载道,詩言志。詩有魂,詩有核。有物入詩,情融于詩,华藻虚浮要不得。
最后,是读律诗。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回吟。读好诗会鉴赏,读差詩要嚼味孬在那里。习詩时引以为戒。再则,虚心。夸你时,千万别沾沾自喜,那夸可能是捧,捧就是杀,捧杀。更多的是鼓励,你应该度量是否是喝倒彩。指摘时需自躬,切莫回拒。
写着玩是心态,因为喜欢。成方家,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了。莫言是作家,可他玩詩,屡屡诟病,这詩是寫者玩的,可也是不能随意玩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1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