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气候变化 不仅是

气候变化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消积影响是:如冰川退缩、冻土层融化、海面上升导致淹没沿海低地、飓风、洪水、暴风雪、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多、森林火灾和物种灭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生态系统脆弱性等。
积极影响是:温室效应导致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粮食生产。 气候带移动可以导致某些原来干旱寒冷的地区变得多雨温暖。
南水北调对华北气候的影响?
对受水区而言,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有利:南水北调为华北等缺水地区供应大量宝贵水资源,解决许多人那个饮水问题和工业用水,为百姓脱贫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缓解京津等地的用水矛盾。同时,华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南水北调也为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束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问题。而且,南水北调也为日益枯竭的黄河增加水流量,以免流量减少带来的泥沙沉积,造成河床抬高,威胁两岸城市农村等问题。不利:南水北调两岸是经历上万年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区域,而南水北调会局部改变这些区域的环境气候特点,造成意想不到的灾害
从简单的一维气柱能量平衡模式研究在我国北方土壤中增加水份含量后引起的局地气候变化 ,应用气柱中的辐射、降水、水汽和内 ,位能辐合间的平衡 ,可以推导出降水、温度、地表反射率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而地表反射率的变化又与地表水份含量有关 ;而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也可得到降水、温度、地表水份含量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这些关系最终可以得到地表水分变化对降水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变化与植被复盖度有关 .在我国西北地区 ,当土壤水增加 1/15 ,随植被复盖度的从大到小 ,年降水可增加原年降水量的 1/30~ 1/11,在华北地区 ,当土壤水增加 1/2 0 ,随植被复盖度的从大到小 ,年降水可增加原年降水量的 1/80~ 1/35 .而年平均温度减少约在 0 .1℃的量级 ,在线性理论范围内 ,降水量的增加与温度的降低均与土壤水的增加量成正比 .而能量平衡模型在西北地区更为适合。
近年来我国北方降水减少和温度增加是气候变化的总趋势 ,由此引起的北方干旱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计划中的南水北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
南水北调对华北区的影响:
1.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2.调来水与当地水出现‘水土不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短缺地区,东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供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
南水北调对气候影响有限。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量占水源区水***总量比重小,不会加剧“南旱”,同时也不会造成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多。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多年平均抽水量88亿立方米,仅占抽水点附近长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之一。中线工程从长江一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调水,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的27%,低于世界公认的河流水***开发率上限。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海河流域每蒸发100个单位的水量、通过降水回到地面的水***只有17个单位。南水北调通水后,通过水汽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北方的降水量,但影响幅度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2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