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气候变化2024气候变化

2024气候变化

cysgjjcysgjj时间2024-04-06 12:20:02分类气候变化浏览115
导读:24节气作为一年气候划分,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福州的气候如何?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手机桌面天气和24时报告的感觉不一样?24节气作为一年气候划分,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24节气是国人认知一年中气候、时令、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古人依据24节气进行农桑耕种,跟着节气过日子。题主问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此题并不……...
  1. 24节气作为一年气候划分,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
  2. 福州的气候如何?
  3.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手机桌面天气和24时报告的感觉不一样?

24节气作为一年气候划分,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

24节气是国人认知一年中气候、时令、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古人依据24节气进行农桑耕种,跟着节气过日子。题主问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此题并不好回答,不同的作物适应在不同的环境生长,“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热带水果很难适应温带气候,因为地理位置的变化,当地24节气的气候环境也随之改变。

作物生长需要满足温、光、水、肥等要求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气温、光照时长、降雨量都有差异,对应作物所需的温、光、水的要求。***萌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正常生长结实需满足作物的有效积温,黑龙江水稻品种便是按≥10℃的有效积温划分,南方水稻很少提,因为水稻好热喜湿,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生长。

作物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小麦的光饱和点为24000-30000lx,光补偿点为500-1000lx;水稻的光饱和点为40000-50000lx,光补偿点为600-1000lx。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可将其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一般阳性植物要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

2024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洪涝、旱灾、冰雹台风,常说的“倒春寒”“寒露风”便是常见的低温冻害天气,一旦作物遭遇低温冻害,减产和品质必将受损;今年湖北江西地区出现长达多个月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水稻、柑橘等作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而作物能适应气象灾害吗?显然是不能,即使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依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作物适宜24节气环境变化的一种规律总结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作物感应到适宜萌发的温度便会萌芽生长;夏季温度高,光照充足,作物生长量很大,一般作物适宜温度在20℃-30℃生长;待到秋天果实成熟,便是丰收的季节,自2018年起在农历秋分设立农民丰收节;冬季寒冷,气温时常低于作物的生物学零度,即作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如玉米的下限温度为8℃,小麦、油菜为3℃,低于此温度以下则不会生长,耐寒性差的作物会冻死,因此大多数作物需收获至家中贮藏。

最后附一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歌谣:

2024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春分雨水干。

24节气作为一年气候划分,作物如何适应24节气环境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2024气候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春,是农历传统二十四中第一个节气,春耕开始

雨水,此时冷暖气团活动频繁,有规律性的风雨交替,由此气候也进入多雨春季

惊蛰,这时气温回升快,春雷萌动,大地复苏,农人开始培育瓜蔬育苗。

春分,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清明,清明节是上坟祭祖的日子。习俗还有踏青。

谷雨,有“谷雨生百谷”的意思。这时初插秧苗、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春雨贵如油”。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小满,“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也”。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2.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3.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4.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5.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6..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扩展资料:从十分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节气的具体气候意义并[_a***_]用于全国各地。比如立春,气候学上,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福州的气候如何?

总的来说福州气候是偏热的。

原因很多全球变暖是,虽然是沿海城市其实离海还是有点距离,加上城市化建设水泥地很多,比热容你懂的。

不过福州也有很多避暑的地方,是一个非常棒的城市。

福州冬天湿冷,夏天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很热!但是这并不是固定的,福州夏季是6,7,8,9月!由于台风也不少,有的台风一影响就是半个月,这时候就很凉快!但台风一过就35度了,有的年份副热带高压偏北,一整个夏天就不怎么热了!春秋两季比较短!

#了不起的城市#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霜冻少,除海拔较高的山地外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市区年平均气温19.7℃ ,月平均平均气温最低值是10.6℃(一月份),最高是28.8℃(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1348.8毫米,年平均日照1755.4小时。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春、夏两季雨量充沛,适合水电生产;秋、冬季沿海风力较强,气候干燥,利于风力发电和盐业生产。福州地区四季划分:3—6月为春季,7—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春季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各县(市)月平均气温从12.5℃—14.1℃逐渐上升至25.1℃—25.8℃。每月雨日为16~21天,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6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春雨的雨势一般不大,但也有出现暴雨和洪水的可能。梅雨(又称霉雨)是北方冷空气与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交汇的产物,雨势较强,暴雨频繁。5~6月是福州洪汛多发季节,闽江严重的洪水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另外有的年份有早台风影响。  夏季以晴热天气为主,7月(最热月)各县(市)的月平均气温在27.8~28.9℃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各县(市)极端最高气温记录在37.4℃以上,其中永泰、闽侯、闽清三个山区县超过40℃,夏季是福州地区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各县(市)(除平潭以外)季平均降水量在408~586毫米之间,占全年的30%~36%。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热浪和干旱。其中台风常导致洪涝,热浪多与干旱同步出现。  秋季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各县(市)月平均气温由16.7-18.3℃,每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上,是一年中晴好天气最多的季节,也是旅游黄金时段。  冬季雨量一 般较少;气温较低,但无霜冻。有时出现暖冬现象。1月(最冷月)各县(市)平均气温在9.7℃~11.0℃之间。冬季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最干燥的季节。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某个地方气温的情况也是气候的一部分啦,就简单说一下福州的气候特点吧。

作为福建省的省会,福州不仅历史上长期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

我国整个中东部都处于季风区内,受到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福州也不例外。福州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来看夏天长,冬天短,一年当中雨水充沛,温暖湿润。

从1981-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分布来看,夏季还是相当炎热的,本身城市容易出现热岛效应,加上福州又是地处盆地,高温什么的太常见了。最热的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能达到34℃以上,最低气温也有25℃左右。在2017年最新版本的“四大火炉”省会级城市之中,福州也位列其中,这个统计是考虑到了各大省会级城市的高温&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等很多因素,所以说明福州的夏天是真的……很热。

到了冬季,气温还是相对比较温和的,这个时候收到干燥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也减少不少,但相对北方还是湿润一些。另外降水相态也大多是雨,降雪比较少见。在最冷的1月份,最高气温也有15℃左右,最低气温8℃左右。出现0℃以下的气温还是比较少见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哦,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了解福州气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因素。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坐标(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中间是盆地,四周是山——东边鼓山,西变旗山,南边五虎山,北变莲花峰。这样的地形地势能留住地面的热量,夏天会很热,因为热气聚集在盆地,冬天比较保温

  纬度位置决定了福州的气候属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温暖,季风带来水汽所以湿润。夏长冬短,一二月最冷,平均气温6-10℃极端气温-2.5℃;七八月最热,平均气温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

温差达到了45℃,令人窒息。

福州一般不会下雪,只有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冬季会下小雪。冬天时常会下雨,气候相对湿润。

分四季来看具体的福州气候:

  春天:3-6月。福州的春天雨水绵绵,大半个月都在下雨,温度最高25℃左右,最低12℃左右。天气冷热交替,有时还会由于强对流出现倒春寒气候。

  夏天:7-9月。福州夏天会出现局部的地热、雷雨天气、热带风暴、台风等等天气,天气很热,有的山区县城,比如闽清、闽侯会出现超过40℃的极热天气。不过中国的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通常情况下维度由高往低,也就是由南往北,气温会越来越高。不过福州表现也是很突出了,2013年竟然是中国四大火炉之首,这和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有关,热气排不出去。

  秋天:10-11月。这两个月是来福州旅游的黄金时段!秋天是一年中晴好天气最多的时候,气温比较舒适,雨也少不会影响出行,平均气温在20℃左右。

  冬天:12-2月。一年中降水量最少,最干燥的季节。气温比较低,但是很少会有霜冻。偶尔会出现暖冬现象。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手机桌面天气和24时报告的感觉不一样?

我是一个地理爱好者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哦!

首先来分析你的问题,手机桌面显示的天气预报会是最近一次两小时内天气预报更新后的数据,按照时效来分这是属于短时预报,24小时的预报属于短期预报。

其次,我们来了解下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到的。

  1. 收集数据。气象站实时收集气压、气温、风速、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使用气象气球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2. 折叠数据同化。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果是目前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折叠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现在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3. 输出处理。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现在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4. 数据展示。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通过各种媒介看到的最终的天气预报结果。


通过图一它显示的有中国天气完成了上次数据更新,是在8分钟以前!你可以通俗理解为桌面天气是气象局根据当地的气象站收集的实时数据和气象卫星观测的数据整合,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后得出你所在限定区域内当时的气象情况!

而24小时天气预报的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收集的数据预测一整天大概的天气情况是什么样的,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是实时变化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天气预报无发准确到具体时间!

综合以上几点,手机桌面天气实时预报和24小时天气预报显示不一样是正常的,相信以后在气象科学家的努力下各种地区的天气预测模型不断完善,它们之间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小,科学家展示的数据越来越精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bnw.com/post/9828.html

节气气温福州
气候变化 书籍,气候变化书籍 南宁气候变化对脊髓空洞